這是福建自由行的最後一天,起床後,天氣狀況還不錯,所以想出去走走。到哪裡去呢?有人提議安溪,有人說惠安也不錯,最後當然是少數服從多數,決定往安溪的方向前進。只是安溪有什麼地方好玩,沒人知道,因為這不是規劃中的行程,事前沒做功課。酒店公寓的服務人員,要我們搭公交車到松柏長途汽車站,在那裡有廈門直達安溪的大巴,車班多,一點也不緊張。我們果真順利搭上8點的車,10點抵達安溪。

 

    車剛進站,門外擠了幾個頭戴白色鋼盔的摩的騎士,見旅客下車,馬上向前兜生意,客人多,搭摩的的少,能做成生意的寥寥無幾。我們下車,還搞不清楚方向,三嫂和坤英阿姨倆姐妹表示,她們詹氏先祖是從安溪渡海到台灣,宗親有人回來祭祖尋根過,據描述,在安溪縣城有一座『詹敦仁紀念館』,她們很想過去瞧瞧。其實,我的祖先也打從安溪到台灣,祖譜記得很清楚,祖居地『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崇信里烏塗窟山內寨堡溝崙厝』,我嘗試從車站牆壁上的巨幅地圖,尋找蛛絲馬跡,首先找到安溪,再以安溪為中心,上下左右繞著搜尋,尋得一個『感德』的地名,就是不見『積德』兩字,最後唯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在安溪左邊不遠處,瞄到一個叫『山內寨』的地方,不過光憑這3個字,仍然無法確定就是我的祖居地。

 

    我們不急著到哪去,在車站拉生意的掮客倒是很急,問明白這附近的確有個『詹敦仁紀念館』後,索價40元,就跟著他找車子去。司傅說,他的車進不了車站廣場,在外圍又拉不到生意,所以和掮客的關係是唇齒相依,各有各的生存空間。在車上,大家推估詹氏尋根很快就有結果,他們問我是否也來個尋根之旅,反正有的是時間。說真的,這趟福建土樓行,我壓根兒沒有尋根的心理準備,更何況我的祖居地在哪?一點也沒把握,真怕浪費大家的時間和金錢。司傅說,烏土村和山內寨都姓顏,再添個300元,他可以載我們過去。突然跑出烏土村都姓顏,我的精神一振,這不是在折煞我嗎?為了我一個人,花那麼多錢,跑一趟烏土村和山內寨,值得嗎?

    車子繞來繞去,最後攀上一塊高地,到紀念館門前停下來。紅色的大門深鎖,只開側門供人進出。根據史料記載,詹敦仁是詹氏福建安溪開基第一世祖,生於五代後梁,當過安溪縣長,因為勤政愛民,死後被皇帝封為侯爵,他的兒子亦因功績顯赫,也被封侯,父子同被封侯,一時傳為佳話,更讓後代子孫津津樂道。進入紀念館,沿階梯而上,是一座嶄新的廟宇,龍柱和石刻雕工精細,這2004年落成啟用的紀念館,已被列為『泉州名祠』。詹氏姐妹認真觀賞先祖文物,頻頻向管理廟宇的宗親請益,她們發現宗親的長相,乍看之下和台灣的兄長有幾分相似,血緣這東西騙不了人,有時候不一定要驗DNA。

 

    11點結束詹氏尋根之旅,車子往北走蓬萊,再西向龍居、尙卿,然後來到藍田。一路走的都是環繞在山林中的羊腸小道,山區雲霧瀰漫,路邊斜坡墾地以種植茶業為主,司傅說他也是第一次走這條路。這山路難行,小車沒問題,如果來個大的,錯車可就不易。如果沒有意外,我的祖先當年應該是順著這條山路,離鄉背井,狠心告別爹娘和親人,去台灣打拼。不難想像在交通不便的時代,僅憑雙腿走這條不歸路,是如何辛苦。如今我身體流著祖先的血液,逆著這條山路回來,有歸心似箭的感覺,滿腹心緒真是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12點半抵達藍田鄉,找了家餐館午餐。上菜前的空檔時間,一夥人到對面人家串門子,屋內院落正在煮豆漿、壓豆腐,我則單獨留在隔壁雜貨店,打聽烏土和山內寨的消息,他們告訴我,烏土和山內寨相隔不遠,住民同出一脈都姓顏,但是只有烏土有祠堂,這讓我當下決定,就去烏土,應該就是族譜裡的烏塗窟吧!他們突然發現我落單,揮手要我過去吃豆花,這家大娘很客氣,知道我們遠從台灣來,馬上從大鍋裡搖一瓢豆漿,加了鹽滷做成豆花,剛成形的豆花,鮮美燙嘴,大家高興的品嘗,離去時大娘還說是請客不收錢,讓大家忙著翻找紀念品給她,實在不成敬意。

 

    來到烏土村,整個村子靜悄悄的,除了公路邊幾棟樓房外,其餘都是黑瓦平房,還有不少土塊厝。司傅將車子停靠祠堂旁邊,我急著進入祠堂,見到殘破不堪的景象,幾名工人圍坐在一起烤火取暖,宗親說此刻正要翻修整建。神桌上有10座神主牌,靠近一看都書寫著『第××世顏公及媽神主』,對聯橫批『上祖流芳』4個字。走出祠堂,又見另一祠堂,叫『夏祖宇』的,已經完成整修,內外顯得光鮮亮麗。同時出現2座祠堂,弄得我一頭霧水。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走沒幾步路,出現一間頗有年代的木造屋子,外牆分別漆上紅色與黑色,部份油漆剝落,正門上頭有一橫匾,紅底寫著『顏氏宗祠』4大金字,堂內供奉2尊身穿朝服的神像,一男一女,這應該就是我的遠祖顏榮公和顏媽,顏榮公最先在安溪縣烏塗窟落腳,從此繁衍子孫,他官拜元朝的戶部尚書,也就是現在的財政部長。祠堂角落擺著2頂神轎,新舊各一,上面擱著幾撮處理過的竹篾,有宗親在另一旁編織簸箕,請教他的輩分第幾世,一問三不知。回台後,我找出祖譜約略研究一番,發現我們都是顏榮公的子孫,尊稱顏榮公一世祖,到第7世可能2兄弟意見不合,因此各立祠堂,哥哥稱夏祖派,弟弟稱上祖派,我屬上祖派這一支系。我的來台祖是28世的正道公,於1782年攜帶2子渡海來台,到我是第35世。

 

 

 

 

    再往裡走,低窪處水尾有一座庵堂叫『安福堂』,以供奉趙、康、溫『三聖尊王』為主,也膜拜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伽藍大王、九座祖師諸神。安福堂是烏土與鄰村黃柏、山內寨、蘆田、寶潭等5個村落顏氏宗親的信仰中心,始建於宋朝,原為土木結構,2007年剛完成翻建。庵堂周圍有很多古杉木,樹高多在30公尺以上,相當珍貴,已被政府列為『古樹名木』加以保護。烏土村屬丘陵山地,宗親們靠種茶謀生,製茶過程對竹製的大竹盤需求很大,農閒時家家戶戶都在編製竹盤,我在起霧時候,走過宗親居住的房舍,發現小孩長相酷似我姪子,大人的模樣也跟我的長輩神似,我和他們一一合照留念。回家的感覺真好,可惜是蜻蜓點水來去匆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