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拜過龍山寺諸神,一路有這裡的歷史相伴,穿過迴廊再回頭一望,發現這歷經多次滄桑的一級古蹟,正殿反翹的屋脊燕尾,有如一把利劍揮向藍天,正在大聲告訴我,走過921的鹿港龍山寺即將重生。

    鹿港在清朝時期,是台灣對外的三大門戶之一,與台南、萬華並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因開發得早,經過300年的歷史沉澱,留下的資產盡是古老的街巷和廟宇,這些傳統建築,豐富了鹿港人的生命,又因小吃深具地方特色,讓遊客經常流連忘返。我們曾經幾次來到鹿港,不是拜訪朋友,就是匆忙路過,從沒認真欣賞過鹿港小鎮的風華。

    這次在朋友家過夜,晚上被帶去牧場喝牛奶,回來後聊天到半夜兩點。一大早醒來,主人和同來的都還在睡夢,趁此機會攜帶相機,單槍匹馬走訪大街小巷,才靜下心來接觸到鹿港文化的皮毛。為分享格友,請容許我先介紹『重生中的鹿港龍山寺』,接著再談『文武廟』、『古蹟保存區』兩個景點。

    鹿港龍山寺,係國家一級古蹟,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相傳在明萬曆年間由泉州龍山寺分靈而來,是台灣最早的佛教寺廟。龍山寺佔地1600坪,有四進三院,依序為入口山門、廟埕、前殿、中埕、正殿、後埕、後殿,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偉,莊嚴肅穆,屬於大型的寺廟。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殿之後,有一優美頗具特色的建築,那正是戲亭,亭內的天花板是八角形藻井,有雲龍盤踞的彩繪。

    1999年921大地震,把龍山寺震得七零八落,損傷嚴重,正殿屋脊斷裂,後殿屋面坍塌,幾年來雖經政府積極進行整修,卻因修復費用龐大,工程一度停擺,還好有鹿港人寶成集團蔡氏兄弟慷慨捐助,修復工程始能持續,如今正殿、後殿已完成整修,外表煥然一新,屋簷結構仍保持原味,殿堂內古意盎然,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正殿主奉觀世音菩薩,兩旁是境主公、龍王尊神和註生娘娘。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徒心中救苦救難的尊者。境主公為廟宇的守護神,其職責類似土地公。龍王尊神有呼風喚雨的能力,是保佑漁民的海神。註生娘娘是授子之神,可保佑產婦順利生產。

 

 

    正殿前有拜亭,兩根龍柱雕工精美樸實,蟠龍繞柱而下,龍頭上仰,栩栩如生。殿內為木造結構,使用40根木柱支撐,屋頂採用重簷方式,坡度緩和平順,木雕作品為透雕刻法,兩面都可觀看,雕工細膩曲線柔美,色澤古樸端莊,整個結構渾厚讓人感覺肅然起敬。正中門神是佛教中的『韋馱』、『伽藍』二大護法,左右兩側的門神是代表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

 

 

 

 

    

    走進後殿,有一股祥和寧靜的感覺,這裡是禪修和誦經的地方,拜的是阿彌陀佛、藥師佛、地藏王菩薩。殿前屋簷下,左右分別懸有古鐘和大鼓各一,龍柱是以本省的觀音山石雕成,石材較為灰濁,不像正殿的花崗岩白皙。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藥師佛能夠醫治百病,解除各種頑疾苦痛,消災延壽。地藏王菩薩是救渡地獄中受苦鬼靈眾生的大菩薩。

 

 

 

    參拜過龍山寺諸神,一路有這裡的歷史相伴,穿過迴廊再回頭一望,發現這歷經多次滄桑的一級古蹟,正殿反翹的屋脊燕尾,有如一把利劍揮向藍天,正在大聲告訴我,走過921的鹿港龍山寺即將重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