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陽朔待了五天,除了第三天安排漂流遇龍河外,其餘時間多在西街商圈閒逛。我們在少數民族服飾店,選購麻布餐巾墊,上面貼有繡片,可以送給同好。有一天黃昏,在江邊攤販,看上手工縫製的隨身小布包,讓我愛不釋手。在離汽車站不遠的運動服飾店,花了大把鈔票,購買運動鞋、涼鞋、運動服裝等,這也是此趟旅行的最大宗消費。

    酒店老闆娘向我們推薦彭大姐的餐飲,我們也嘗試到陳大姐、大師傅等餐館用餐。這些餐廳大同小異,都使用特殊處理過的衛生餐具,碗碟杯高溫殺菌後,用熱膠膜縮收在一起,相當環保,背後應該有專業的公司統一處理,雖然採使用者付費,一次一元,倒也心甘情願。餐廳的經典菜式莫過於大魚頭火鍋,啤酒魚和炒田螺,啤酒魚是招牌菜,這些我們始終沒興趣,寧願點幾道青菜,芋頭炒肉,當然不能沒有炒酸豆,再配碗稀飯也不錯。在陳大姐飯店旁邊,有一賣早點的,客人都得排隊等候,它的米粉便宜又好吃,有很多配料,隨客人的喜好添加,我們幾乎每天早上都來報到。

    我們也喜歡到西府秦風吃陜西肉夾饃,現烤的饃熱騰騰的,裡面夾瘦肉或肥瘦肉,吃進口中油而不膩,再叫一盤涼拌,真是人間美味,張伯伯愛上了肉夾饃,幾次下來和老闆混熟了,要離開還有點不捨。彭大姐旁邊有ㄧ傳統市場,我們去走了一回,買當地的水果解饞,香蕉、桃子、小芒果,都蠻好吃的。在一處小拱橋旁邊,有ㄧ對維吾爾夫妻賣烤餅,熱烤餅塗點蜂蜜,咬起來很爽口,一個一元,只是生意不怎麼好,外出謀生真是不易啊!

    陽朔有名小吃,陽朔一絕,就是將核桃粉、花生粉、芝麻粉,三合一用熱水沖成糊狀,是當地人的甜點,小販的手推車上,擺著一大壺熱水,等待客人上門,也許老外不時興這種口味,很少看他們青睞。倒是走到哪兒都可以看到賣薑糖的,薑糖是陽朔最有名的零食,味道甜中帶辣,色澤金黃,入口香脆。我們經過一家號稱百年老店,裡頭七八個員工,正忙著表演薑糖的製作過程,這噱頭多少可以帶來促銷作用,剛做好的一定新鮮,人人都喜歡新鮮的。

    有時候我們會到外事碼頭逛逛,外事碼頭在西街盡頭的江邊,停靠的客船都是外籍旅客,一上岸見陽朔兩個斗大紅字鑲在岸邊,相當醒目。岸上一黑衣老人,肩挑兩隻魚鷹等待客人合照,卻始終沒人理會,上岸的旅客總是匆匆離去,未曾久留。內事碼頭在上游地帶,離西街有相當一段路,ㄧ天下午我獨自去了一趟,要繞過一小段山路才會到達,那裡的江邊見很多本地人游泳,每天從內事碼頭上岸的遊客最多,因路程遠都會搭乘當地的環保電瓶車,進入西街住宿旅店。

    繞過徐悲鴻故居陳列館,我們在江邊一家旅館樓下喝下午茶,看著熙攘的遊客悠閒而過。素嬌說她兩天前在內事碼頭下船,沒搭環保電瓶車,一個人傻傻的邊走邊問,曾經過前面馬路,好不容易才熬到假期酒店。桂林的氣候善變,看似好天氣,一下就傾盆大雨,這次下了有一陣子,剛放學的小學生,淋了滿身雨水,我們把桌椅往室內移,這雨打住我們的雙腳,讓我們更悠哉的邊聊天邊欣賞雨景。

    另一個下午,我夫妻攜手繞過汽車站,再往前走是陽朔公園,我們沒買票進去參觀,兜過外圍,繞著公園邊的小徑漫步,這種感覺也蠻好的,旁邊種有柚子樹,有ㄧ黑瓦白牆的廢棄住家,牆上的石灰部份剝落,裡餡是土塊,看起來顯得蒼老和悽涼。附近的荷花池,荷葉英挺茂盛,荷花含苞待放,居住在這裡的陽朔居民,真有福氣,三層樓房也是小青瓦、坡屋面、白粉牆,路面一塵不染,居家環境幽雅,最後我們來到傳統市場的另一端,這一趟走來,讓我對整個陽朔中心的地理位置,稍有ㄧ點印象。

    西街頭,有ㄧ地下商場,它是一個失敗的投資。這裡有手扶電梯,有空調設備,但是電梯、空調都不開,很少遊客下地下商場,售貨攤位也斷斷續續,看不出任何商機。 七月一日 是青藏鐵路正式通車,全國所有電視台,爭相報導這世紀大事,張伯伯接連幾天,除了吃飯、泡腳,大部分時間都躲在房裡,重複觀賞相關節目,他添加了一個新的願望,希望有機會坐一趟青藏鐵路暢遊西藏,這是對著他女兒講的。今年的世界足球賽已近尾聲,我看了英國和葡萄牙的比賽,最後這兩隊都沒能進入四強,2006年世界足球賽,義大利打敗法國,贏得冠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