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們到大河背去爬螺螄岩,獨留張伯伯在飯店房間休息。渡江後我們照樣沿著江邊前進,原本以為大河背只是河灘上的沙洲而已,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地方,沒想到它是群山環抱的谷地,當地人都說螺螄岩是個休閒的好地方,除了爬山鍛鍊身體,在山上俯視漓江,更可陶冶心性。遠看螺螄岩,它的山石有節奏感的從山腳盤旋而上,直到山頂,從任何角度看,就像一隻趴在山野中的田螺。

    前往螺螄岩途中,路過一處大石灘,見一艘接一艘客輪逆水而行,這些船都是早上滿載遊客到陽朔,下午再空船回桂林,因為是逆水行舟,速度顯得緩慢且吃力。我們坐在岸邊,欣賞江面一大群戲水黃鴨之餘,巧遇趕鴨的老伯,言談中感覺這人殷實不虛假,他熱誠的邀請我們,有空去參觀在附近他經營的『沙洲綠農莊』民宿。

    我們繼續趕路,狹窄的江岸時斷時續,有漓江的群峰倒影,陪著走過幾間農舍,碰到十幾個大人,分成好幾堆,在路邊搭棚下,玩著廣西人到處在玩的紙牌。我們環繞在絕美田園中,還會遇上正在吃草的牛群,因沒有識途老馬帶路,只能摸索著前進,也許因為一般遊客不來這裡,螺螄岩下才能保持脫俗的韻味,讓我們不知不覺愛上它羞滴滴的一面。

    走到岔路口,沿山腰而築往白沙的山路,走走停停,流了滿身汗,約二十分鐘到達山腰,在這裡可以飽覽漓江的景色,江水縈繞在群峰之間,江邊綠樹林蔭,山峰高拔奇特,山下的漓江是個大急彎,對岸半弧形坡地,正是我們走訪過的漁村。不知不覺已經下午五點半,陪伴我們走回頭路的夕陽,此刻溫柔許多。

    來到沙洲綠農莊,我們進去參觀。農莊四周,山水環繞,美景獨步天下,樓上的房間一窗一畫,窗窗皆是美景,參觀後提供個人意見,當做經驗分享,彼此聊得相當投緣,陳老伯高興之餘,拿出自家醃製的鹹鴨蛋與我們分享,我們還是付了錢婉拒免費招待,並且約好要他趕緊裝好空調,再為張伯伯弄一個替代的坐式馬桶,過幾天我們一定來住。

    幾天後,我們真的從陽朔移師沙洲綠農莊,再次相邀遊螺螄岩,多了素嬌,顯得更熱鬧。看到三五成群在江邊戲水的小孩,又路過聚集玩紙牌的路邊,一不留神竟然走進一處小農莊,正好一個小女孩經過,我們向她問路,她很有禮貌的指點方向,一路陪著我們,看她一身破舊的衣服、鞋子,但眉宇間掩飾不了她的伶巧。一路來到山下岔路,這回我們選擇左線,沿著江邊直行,不用爬山。終點是一處尼姑庵,叫騰蛟庵,騰蛟庵藏身於石灰岩溶洞,洞口向東,濱臨漓江,庵內供奉佛祖及觀世音菩薩,坐在庵前石椅休息,望著悠悠漓江水,把世俗煩憂拋向腦後,圖得一份暫時的寧靜!

    回程經過小女孩的家,她正在種地的父母,樣子老瘦乾癟,全靠一小塊田地種植營養不良的小蕎頭過活,媽媽喃喃自語,明天的墟日可賣個10元,多少換點日常用品。我想10元,新台幣40元,在台灣還不夠買一個便當,激起惻隱之心說,我們買一點小蕎頭,說時遲那時快,小女孩飛奔的回家拿袋子。只要有些微收入,都是一家人的希望,看著她爸瘦小的身軀,強拉笨重的板車,我們的眼神交會處,撞擊出一點共識,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立刻把行囊中有的、身上穿的長褲都剝了下來,素嬌更發心的說,給的全是大人,小女孩的明天到墟市去採購。

    隔天午餐過後,送走慧中和張伯伯,與素嬌繼續未完成的使命,背袋裡裝滿衣服褲子、鞋子、襪子、鉛筆文具和我們五位的愛心,去找尋螺螄岩下的小女孩。她家房子小又破舊,室內簡陋得只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我們不忍心多作逗留,在離開前,虔誠信佛的媽媽,拿出小冊子要我們留下名字,素嬌說不用了,只告訴她我們來自台灣。

    徒步是瞭解一個城市最快的方式,也是呼吸當地氣息最平價的選擇。來往大河背螺螄岩,是我們最常走的一段路,是一種另類漓江徒步,一個成功的自助旅行者,必須避開大眾路線,走入隱密私房景點,如此才能發掘當地深層真實的面貌。每走一次有一次的收穫,我們可以從白天走到太陽下山,雖然會累,腿也會酸,但我們的心靈在探索中獲得充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