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離開桂林,在前往興坪之前,先順道拜訪大墟古鎮。事先約好覃艷繼續為我們服務,她載我們來到古鎮的小型停車場,從停車場的規模推測,這應該不是大眾化旅遊路線,除了我們,還有幾個『阿斗啊』,就沒有其他遊客了。

    大墟古鎮位於桂林東南方的漓江北岸,是廣西四大墟鎮之一,『墟』字指大土堆、村莊、市集的意思。它建於西元前200年,鎮上大部份房屋,至今仍然保持古老的建築風格,都是三進式的院落,木頭結構的房子,破舊但乾淨整潔。走在被踏得光滑發亮的青石板上,兩旁是灰色的牆,黑色的瓦,循著古人足跡,雙腳踩得好踏實,一面聽著這沒落的古街,述說當年的風華,訴盡滿腹心酸,讓我們這些尋幽訪古的遊客,增添古意。

    古鎮中間有一座明代的單拱石橋,叫萬壽橋。前半段街道兩旁,每戶人家門口都擺攤出售仿古商品,有粗糙的銀飾、木雕小船、泛黃的繡品、劣質玉器、字畫等等,有趣的是每一攤位都擺上一本『清明上河圖』,這裏的生活步調緩慢,有如停滯在幾個世紀前一般,商品雖然是仿造的,但我感覺得出,它出售的不只是商品,更是歷史。

    我們同時被一家畫廊吸引,往屋內探頭,掛著『壹心樓』三個字,走進去可還是一家優雅的茶藝館。一隻關在籠子裡的八哥,不停的朝我們窮喊『老闆你好』,聽著好不窩心。好客的老闆娘,除了陪我們聊天講古之外,還得意的介紹『尿尿小童』,她拿熱水往陶瓷小童身上淋,吸飽了水的小童,就毫不客氣的灑尿,蠻有趣的。參觀字畫之餘,看牆上掛有一幅兩男一女的照片,背景屋簷有一『群益客棧』橫匾,我問老闆娘群益客棧在哪?台灣有介紹大陸的節目裡,曾經提到大墟古鎮的群益客棧,值得探訪,這也是我這趟大墟尋幽的重點目標。老闆娘竟然說群益客棧就是她家,這是拍攝抗日戰爭影片的場景之一,我聽了宛如大夢初醒,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老闆娘還讓我們猜猜她是哪裡來的人,接著又說她的臉大方正,像不像朝鮮人?越說越得意,拿出早已泛黃的照片,那是當年美國尼克森總統參訪大陸時,她當招待的合照。我們一群人,用一壺茶、一段情,融入古宅,望著屋後悠悠的的漓江水,有回到外婆家的感覺,大家都捨不得離開。走回街上,見一招牌寫著『胡氏牙醫診室』,走近一看窗上貼著遷移啟事,看牙到新街38號,這傳統醫療行業,在古鎮似乎無法存活,只好外移另謀生路。

    跨過萬壽橋,後半段就顯得樸實古拙,居民把長豆、蘿蔔掛在牆上或橋邊欄杆曝曬,準備醃製。阿公阿婆含飴弄孫,狗和人一樣懶散,這裡的狗不對陌生人狂吠,讓我們有機會盡情拍攝民居及欣賞風土民情。漓江水從古鎮旁流過,岸邊漁鷹乖巧的顫動脖子,有婦人在搓衣、洗菜,居民的生活步調,如同江水般緩慢而有節奏,一切是那麼自然又不失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