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們有一趟西藏行,先在成都落腳,有幸參訪成都金石書畫研究會,當時袁奕賢先生擔任該會副會長,我夫妻同時喜歡上他的書法對聯『山隨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和一幅『赤壁懷古』書畫,喜歡它就買下它,還扛它跟隨大夥遊遍青藏高原。

    袁奕賢先生,1937年生於貴州省貴陽市,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擅長將中國詩詞、書法與繪畫融合運用,充分表現先賢聖哲、名山大川之深遠意境,對人物、山水及書法,多著眼大處,注重整體佈局。作品在國內外出版、展出及獲獎無數,先後榮獲中國文藝金爵獎,文化藝術國際全球獎成果金獎,2005年中國書畫年度人物及2007年中國時代人物藝術名家等稱號。

 

    大約15年前,農曆年前夕某個假日,出遊國父紀念館,正好書法協會在此舉辦揮毫贈春聯活動,民眾依序排隊,可獲贈春聯。我們先逛了一圈,看上姜輔周先生的書法,經耐心等候,終於獲贈『賢者處世能三省、君子立身有九思』春聯一對,當場表明將裱框,永久保存。姜先生被我們誠意感動,特別落款『曦明』,再贈『姜輔周』和『姜曦明』兩枚印鑑,還給了一張中華民國書學會會員的名片。

    姜輔周先生,別號曦明,1920年出生在湖北省大悟縣的中醫世家,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任職於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至退休。他自幼對書法產生興趣,在傅華封的啟蒙下,奠定良好基礎,來台後加入于右任先生領導的標準草書研究會,後來又參加中華民國書學會。姜先生鑽研各體書法,以行書表現最為優異,在台灣書法界佔有一席之地,2003年獲頒中國文藝協會書法藝術工作獎。

 

    同事曾老師的一位長輩,知名書法家侯正榮先生,1996年冬天,自大陸到她家作客。那是星期六下午,我們和另一對年輕夫妻,受邀作陪。侯先生談吐溫文儒雅,展現的文人氣質和學者風範,我們只能膽戰對答,恐怕辭窮失禮。他拿出一本專輯,裡面蒐集的都是發表過的作品,其中『飛天』兩字,筆力與體勢千鈞厚重,看了就讓人喜歡。這一聊三個鐘頭過去,主人已經準備好晚餐,開口請他幫我們寫幾個字,隨即鋪好宣紙,一氣呵成寫下『飛天』兩字,再是『天佑有正義』,『文珍無俗情』對聯。但他始終沒幫年輕夫妻寫字,這算是緣分吧!

    侯正榮先生,1932年生於四川省廣元市,2004年辭世,享年72歲。生前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四川省政協委員及廣元市政協副主席。侯先生在大陸,有遍寫長城第一人的稱號,1991年、1996年、1999年,三度來台探訪親友,進行書法藝術交流,台灣全省都有他的足跡和朋友。他一生以寫『虎』字最為出名,1978年虎字作品被美國總統收購,懸掛於白宮及聯合國總部,這是終其一生的榮耀。

    幾年前,朋友送我一紙董開章先生的墨寶『居之安』,右側題有『壬申元旦、開春第一』,左側落款『台灣八老之一董開章』。壬申年是1992年,台灣八老是哪八老?讓人猜疑,上網尋求解惑,得到如此答案『褚體董開章、漢隸謝宗安、篆刻王壯為,行書朱玖瀅、顏體謝迅、魏碑臺靜農、草書于右任、柳體陳其銓』。這一紅底字畫,已經裱褙加框,視為至寶。

    董開章先生,別號天南居士,1909年生於浙江省奉化縣,六歲開始學習書法,寧波甲等商業學校畢業。20世紀40年代末,被派往台灣的中國農民銀行工作,從此與家人分隔兩地,直到1984年與夫人在香港相見,1997年回上海定居,1998年病逝,享年89歲。董先生在台期間,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弘揚中華書畫藝術,與朋友創辦『中華書法學會』、『中華硬筆協會』,並一心一意從書寫古文字中衍化出自己的風格,他曾擔任中華民國書法學會常務理事及中華民國詩書畫家協會常務監事等要職,1995年為第18屆吳三連獎藝術獎書法類得獎人。

    『橋畔垂楊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橋西、來時不似人間世、日暖花香山鳥啼』,這是宋朝詩人吳琚所寫的七言絕句,其特徵是運筆快速強勁,行筆不時出現飛白。原作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此為複製品。張大千居士的『芋頭』,也是複製品。接下來介紹,拓印張繼的詩,俞越的書法,『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朋友到大陸旅遊,從寒山寺帶回來的紀念品。

 

 

    漢寶德先生是知名建築師,55歲那年提筆寫書法,他的創作歷程,採自由風格,其作品多了建築風味,和一般書法家重視筆法截然不同。在擔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期間,每將作品轉印成賀卡,與大家分享。我在博物館當志工,前後蒐集到3張卡片,擺在櫥櫃顯眼處,憑添不少藝文氣息。

 

 

    唐代詩人賈島,到山中訪友不著,寫下『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其內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我們家舅老爺,閒來勤練書法,如今寫起字來總能揮毫自如,尤其這首詩,經過他的精心佈局,文筆奔逸飛放,真是難得佳作,當然要好好珍藏。

    好友楊老師允文允武,有一雙靈巧敏捷的手,可以玩陶拉坏也擅長書法。她的陶藝作品精緻細膩,她老公為此在苑裡老家,幫她起造一座柴燒窯。我更喜歡她的字畫,可惜幾次求字不得要領。最近楊老師賢伉儷至寒舍泡茶,攜一只柴燒茶壺相贈,包裹茶壺的竟是2張淘汰棄置的字畫,等客人離去,我們小心撫平摺紋,壓在桌墊底下,當它是天上掉下禮物,字畫與茶壺還真絕配,每天都要看它幾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