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前就和楊小慶約好,早上六點鐘搭他的竹筏走訪漁村,結果楊小慶慢了一個鐘頭才到。在興坪碼頭,我們搭渡輪到對岸,他老婆也來,站在船頭,竹筏往下游划去,約莫二十分鐘靠岸,我們上岸,楊太太則留在岸邊看竹筏。

    我們還沒全部上岸,已經有人等著收取參觀費,一人5元,大陸人也未免太愛錢了。楊小慶領著我們在20公分寬的田埂前進,一路風景如畫,穿過許多沙田柚、黃皮菓園,慧中在驚嘆之餘,要張伯伯也能抬頭,欣賞一下左右風光,卻惹來幾聲抱怨,張伯伯說,看路都來不及,還有時間看風景?的確也是,窄小的田埂對老年人是很大的負擔。沿途還有正在長大的玉米、蔬菜,更聞到濃烈刺鼻的農藥味道,施用化學肥料和噴灑農藥,在這窮鄉僻壤已被普遍使用。

    漁村為漓江畔的沖積沙洲,因美國柯林頓總統曾經造訪,而名譟一時。它有400多年歷史,全村都姓趙,祖先是宋朝趙家皇室的後代,因宋朝末年戰亂而逃難至此隱居。村內多是一幢幢的青磚建造的大宅院,院內雕樑畫棟,磚雕、木雕比比皆是,我們漫步在幽深的小巷中,被那些雕花門窗深深吸引,忍不住駐足撫摸,愛不釋手。從幾幅照片看得出來,柯林頓夫婦和女兒談笑風生之間,他們對漁村之遊,應該盡興愉快。

    進村之前,偶而相遇的村婦,總會提醒我們繳了參觀費沒,似乎這是每一個村民的責任和義務,原來錢對他們是這麼重要。進村要錢,登上民居屋頂拍照要錢,更離譜的是拍美國總統柯林頓,曾經一起合影過的柚子樹也要錢。柯林頓成就了今天漁村的旅遊業,幾乎每條經過這裏的遊船都會向遊客介紹漁村。漁村的趙家祖先若地下有知,一定會心一笑,想當年從中原遷到漓江邊上的一個河灘聚居,為的只是保住血脈而已,如今卻能造福子孫,真是眼光獨到。現在漁村居民除了農耕,就是搞觀光,鮮少有人靠捕魚維生,難怪對岸大河背的漁民不削的說,有漁民的地方不叫漁村,沒有漁民的地方卻叫漁村。

    漁村人相當重視教育,在這裡原有2座小學,一個初級班、一個中級班,初級班門口有一幅對聯,上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下聯『家事國事教育事事事如意』,深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影響,村子裏出過許多讀書人。只可惜,先人留下的只是一度輝煌,雕樑畫棟經過幾百年的風雨侵蝕,如今,不少的宅院已經破舊,學校也因人口外移而關閉,學童每天要搭渡輪到鎮上小學唸書,看了不禁教人唏噓感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