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此的祝福下,我們搭乘三點四十五分的飛機直飛瀋陽。一想到明天就可回到離開二十五天的家,心情特別興奮,各個精神抖擻,上機前還頻頻回首,再瞧一瞧西伯利亞,總有一份依依不捨之情。若和台灣的另一旅行團比較,他們因天時、地利、人和都缺乏,十幾天都被困守在伊爾庫茨克,進退不得,只能在街上走走瞧瞧,見他們事後義憤填膺的模樣,回想自己滿載而歸,真是幸運有餘。

    機上座無虛席,除了空服人員外,清一色是中國人,黃色的面孔,高亢的交談聲,大包小包的行囊,好像這一航線是特地為中國人而闢的。那些嗓門大的就是東北有名的『小倒爺』,他們來回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跑單幫,行蹤詭祕飄忽不定。一個精明能幹的小倒爺說:『人生是一齣戲,出國換個舞台,沒準演得更好,起碼空間比國內大』。他們的經營策略靈活機動,賣了從中國帶來的貨以後,馬上又把盧布換成鋼材、木材、皮毛,再帶回中國銷售。倒爺有錢,但在俄國仍然感到處處被歧視,他又說:『拿老毛子沒法,錢讓我們賺了,女人也讓我們睡了,可還是看不起我們中國人』,這老毛子是對俄國人的戲稱。難怪在伊爾庫茨克的飯店裡,中國旅客佔百分之八十以上,整個自由市場也都是這些中國倒爺的天下。 

    乘坐了三個小時之久,下午六點二十分飛機降落瀋陽。一出機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前來接機的人潮、車輛,感覺到瀋陽是個富庶的城市,車往城內行駛,沿途兩旁青翠禾苗迎風搖曳著,更能看出東北土地的肥沃與溫和的氣候。一進入市區,街道寬廣,任誰都想不出公共電車所行駛的平坦大道,曾經有過高而大的城牆。瀋陽市中心建築整齊,由中式、西式、日本式的建築綜合組成,不像其他古城市盡是斑駁陳舊,也不像圖片中的哈爾濱充滿俄式風味。

    『清故宮』在瀋陽城中心,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發祥地。瀋陽故宮建於一六二五年,清乾隆時期曾擴建過,佔地六萬多平方公尺,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兩大宮殿之一。故宮建築分三路,大政殿為外型八角式殿宇,正門有金龍蟠柱,雕刻生動,造形逼真,大政殿是故宮最早的宮殿,用來舉行大典等各種宮廷活動。進入故宮正門大清門,正面為崇政殿,這裡是文武百官等候上朝之處。再往前即是崇政殿,殿前有石雕、二龍戲珠,殿內畫柱雕樑,但中間只放著一張木質金色蟠著九條龍的御椅,這裡是清太宗皇太極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前東西房俗稱『東宮』『西宮』,是皇后、嬪妃的寢宮,室內裝飾豪華典雅,極盡富麗堂皇。

    鳳凰樓建在崇政殿後面,樓高三層,四週有紅牆圍繞著,是清太宗宴客和休息之處,也是當時盛京瀋陽城內最高建築,登其上全城在望,是清故宮裡最雄偉的建築。瀋陽故宮中,還陳列著歷史文物,如商、周古銅器、宋元名磁、歷朝名書、寶畫及乾隆的龍袍、佩刀、朝玉、玉器之類古物,大批遊客排隊鑒賞,其氣勢不及北京故宮的十分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