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旅行將近尾聲,我們拿的是24日金門飛台北的機票。今天走一趟龍門石窟後,就得離開洛陽,朝廈門方向過去,真的是離家近,歸心似箭。洛陽只是古城,對外交通不算方便,它有火車開往廈門,但沒臥鋪,有小飛機場,只飛上海和深圳,且班次不多。酒店的代辦票務員,建議我們去鄭州搭飛機到廈門,同時幫我們劃好明天早班機位,1人750元,慧中想去順德接姪女回台過暑假,她飛廣州1200元,總之,今天都得到鄭州過夜。敲定好機票,已經11點半,趕緊辦理退房並託寄行李,坐81路公車,前往龍門石窟。

    下車後,見一排商業步行街,我們先找餐廳果腹。洛陽的牡丹聞名,商店到處掛售牡丹繪畫,如果也做票選,有可能成為當地的最佳伴手禮。今天太陽被雲層遮住,氣候溫和,感覺蠻舒服的。我們沿伊河前進,不急不徐的走到售票口,全票120元,60歲老人半票優待。石窟入口處,設在龍門橋的涵洞,參觀者三五成群,且持續不斷。此處位於洛陽市區南邊13公里,伊河自中間穿流而過,石窟造像分散在兩岸的峭壁上,概分為西山石窟和東山石窟。由於規模宏大,佛像雕刻精湛,自古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列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

 

 

 

 

    最先出現的潛溪寺,在唐高宗年間鑿製,洞中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造型豐滿圓潤,雙眼炯炯有神,為唐時期的代表洞窟。然後是賓陽洞區,其中南北兩洞,原是北魏孝明帝為父親文帝和母親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鑿,後來乾脆為自己也鑿了中洞,合稱賓陽三洞。三洞分別供奉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屬於三世佛之完整格局,除主像外,旁邊有菩薩和弟子立像,窟頂雕有精細的飛天和蓮花圖樣,洞口兩壁的浮雕則是帝后禮佛圖,不但是龍門石窟最早的佛龕,更是北魏時期的傑出作品。

 

 

 

 

    摩崖三佛龕共有7尊造像,3尊坐佛4尊立佛,一長列排開,坐鎮中央的主佛是彌勒佛,這是武周時期的作品。武則天想藉由彌勒佛降世,以未來佛之尊,掩蓋其奪權惡行。武周政權不幸短命,摩崖三佛龕被迫停工,因此造像顯得粗糙缺乏完美。萬佛洞為唐高宗皇室營造的功德窟,正中的阿彌陀佛端坐在蓮花座上,神情肅穆安祥,旁邊有弟子和菩薩站立,背後牆上也刻有數十尊坐於蓮花上的菩薩,左右兩壁上刻滿小佛像,密密麻麻的。蓮花洞是北魏孝昌年間所造,正中間為釋迦牟尼佛立像,壁上雕有許多小神龕,形式各異,因窟頂中央刻有6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為此得名蓮花洞。

 

 

    經過辛苦拾級,爬到最頂端,突然豁朗開來,幾尊巨型佛像矗立眼前,這就是開鑿於唐高宗年間的奉先寺,論規模比架勢,屬它最強。奉先寺東西寬36公尺、南北長38公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高17公尺,臉形豐滿且雍容華貴,兩耳下垂體態圓潤,展現平易近人的模樣,難怪遊客爭先恐後、搶著合照。旁邊追隨的迦葉和阿難二弟子,形態溫順虔誠。另二尊菩薩,頭戴寶冠身佩明珠,表情和善開朗。一旁的天王和力士,造型更是栩栩如生,天王身穿甲冑,手托寶塔腳踏夜叉,力士威武雄壯,氣勢逼人。奉先寺當然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一個,佛像造型均為上乘精品,足以顯現唐代雕刻藝術的高度成就。 

  

    我們順著依山而建,蜿蜒峭壁之間的階梯下來,到最低處是藥方洞,它始鑿於北魏,北齊和唐代都有續刻,因洞窟通道的兩側,刻有百餘帖藥方而得名,可惜洞窟裡面漆黑,看不出個所以。參觀過西山石窟,過漫水橋,來到彼岸的東山石窟,主要景點有擂鼓台三洞、萬佛溝、高平郡王洞和看經寺,這些都是武則天時期,轉移至此開鑿的洞窟。看過奉先寺,再來東山石窟,有小巫比大巫的無奈和遺憾,可能也累了,興致大不同前,只能算是草草結案。不過有一件作品,印象較為深刻,讓人難忘,就是千手千眼觀音龕。

    站在禮佛平台,面向伊河,西山石窟全景盡入眼簾,正中央較高處是奉先寺,左右大小坑坑洞洞,都是石窟的一部份,回頭遙望走過的痕跡,內心充滿踏實。龍門石窟景區除了西山、東山石窟,另包含香山寺和白園,每到一個點,都得驗門票打洞做記號。香山寺座落東山山腰,始建於北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經常住在寺內,曾捐修香山寺,把在洛陽寫的800首詩,集冊置於香山寺藏經堂內,並自稱香山居士,死後也在此長眠,白園就是以白居易的墓地為基礎擴建的公園。我們的時間緊湊,無心逗留,便順著路徑往外移動,回到旅館之後,提起行李直奔火車站,趕搭晚間8點半的火車,到鄭州過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