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丹巴的大巴要11點才進站,我和宋大哥閒著沒事做,相邀去逛道孚還有一條沒踩過的街道。路上見一家叫陜西鍋魁店的,專賣各種饃饃,這是北方人的麵食,也是我們偏愛的食物,它乾淨衛生,價格也便宜,既可當主食,又方便儲存,可當作乾糧預防不時之需。掃街工人正忙著工作,街上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棉被店裡的婦人,在整理鋪好的棉絮,準備加工彈打,好讓棉絮分佈更均勻,這行業在台灣已經沒落,很少有機會再見。

                                       

 

    道孚到丹巴170公里,先往東南走75公里到八美,再朝東北走95公里才到丹巴,車程大概要5個鐘頭。道孚往來康巴地區,有班車可搭,這汽車站算是簡陋,一間小辦公室門前,擺設一隻玻璃矮櫃,賣糖果、餅乾和飲料的。我們在等車時,遇到一位在單位上班的男士,聊起來說他以前幹過導遊,對川藏景點暸若指掌,提供我們不少旅遊訊息,特別介紹新路海是個好景點,還不忘吹噓走過新藏公路,直指阿里才是攝影的好地方。他手執一根報廢的汽車零件,說要出公差到成都尋找良品,都聊了半天,眼看車班就要來,他老兄竟然等得不耐煩,說不去了,起身就走。我突然這麼想,在這樣的單位上班真好命,只要零件新品沒到位,車子動不了,什麼事都不用做,或許這老兄天天這般,在單位和車站間來來回回,混日子。

    我們在汽車站磨了不少時間,因為是中途站,有多少空位要等車子進站才知道,先前領導已經套好交情,從售票員那兒弄得4張車票,講明如果沒座位可以退票,這也表示我們有優先上車的權利,有了這層保障,讓大家比較放心。早餐時,碰巧遇到康定來的司傅,在康定他曾向我們招過生意,雖然沒有成交,總有一面之緣。大巴車到丹巴1人45元,如果包他的車1人50元,似乎可以接受,但就怕耍詐,根據經驗法則,未透過熟人介紹的,風險高容易出狀況,有的壞司傅會找理由,這要加錢那也要加錢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發生,最後還是沒敢答應包他的車。

    聽售票員說,班車會載旅客用完午餐才進站,意思是上車後,沒有機會停車讓我們吃中飯。聽這一說,趕緊跑去買了4個饃饃,還有饅頭,至少可以在車上夾肉鬆、海苔過一餐。有3個藏族婦女也要到丹巴,但是還沒買票,看我們買來饃饃,也去買了2大袋,問她們沒票怎不包車?回答說,有風險沒保障,這和領導的判斷一樣,安全最重要,她們說若搭不上車,會想辦法先到八美再轉車。

    11點的班車,11點45分才進站。售票員對我們好,只有我們4個人上得了車,車上剩3個空位,我將就坐在走道的行李包上,旁邊穿橘色上衣的藏族婦女主動讓位給我,自己跑去坐在引擎蓋上,讓我好生感動。這班車從甘孜開出,途經爐霍、道孚,終點站丹巴,一出縣城經過一片河谷草原,緩上坡,最高點就是海拔3950公尺,曾經劫匪出沒的松林口。13點在下坡段休息、洗車,這野外地區沒廁所,男生隨遇而安,女士們通常會找稍微隱密的土堆後面解決。由於車上有人抽菸,實在叫人受不了。

   

    14點來到八美鄉,有幾個人下車,司傅為填補空位,處心積慮的打探消息,還專程繞路去搭載2名客人。為方便照相,我換到最後排靠窗位子,沒想到有些路段被重車碾過,路面嚴重扭曲變形,遇到坑洞處簡直就像騎馬,要專心隨勢起伏,不然會被蹬到屁股疼痛,還有騎馬是不能睡覺的,是很辛苦。14點40分過啞口,遠處白雪皚皚,是藏區名嶽雅拉神山,司傅心腸好,技術性的停車3分鐘,讓我們拉開窗戶拍照,算是解渴。下去就是素有天然盆景之稱的氂牛谷,在那裡上洗手間1人5毛錢,成群的氂牛經過,旁邊的氂牛河河水潺潺,清澈明亮。一頭黑牛恐怕是累了走不動,跨騎在黑白相間的另一頭氂牛身上,死皮賴臉的被拖著走。

    16點30分終於抵達丹巴,這裡海拔才1950公尺。丹巴是緊鄰大渡河的城市,地形狹長,高樓林立,我們選擇住在汽車站樓上的嘉絨東谷賓館。透過服務生介紹,包車跑一趟下甲居藏寨和梭坡古碉群,150元,車來了,不巧老天下起雨來,說不去了,10分鐘後天又放晴,打電話把司傅找回來。開車出丹巴城,沿金川河而上,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去上甲居藏寨,只走一趟下甲居,司傅說,在下甲居同樣感受得到本地藏寨的特色,不必非到上甲居不可。

 

    丹巴是嘉絨藏族的主要活動區,嘉絨藏族是藏族的分支,因為漢化早且深,生活水準高,農作以玉米、花椒、石榴、雪梨、蘋果為主。甲居藏寨的牆體多用石頭砌成,3到4層樓,底層圈養牲畜,2、3層為起居室,頂層設經堂。屋頂往上翹,代表四個方位風調雨順,外沿塗上黃、黑、白3種顏色,充分顯露嘉絨藏族的特色和藝術水平。放遠望去,數十間民居錯落在山腰之間,旁邊點綴一叢叢綠樹,讓藏寨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我們在河邊的吊橋碰到一家人,準備搬運鋼線,到對岸蓋房子,他們叫說好辛苦。離開時,碰到一部遊覽車,遊客跟隨穿著藏衣的導覽小姐,正要爬到上甲居,聽說從這裡上去可以避開收票處,但要流汗才能換得。

 

 

 

 

    我們回到縣城,再轉往東邊3公里處的梭坡鄉,參觀梭坡古碉群,這時已經19點了,太陽還沒下山。這些筆直挺拔的古碉,一般採用石塊和泥土築成,呈4或6角形方柱體,外形堅固美觀,多咖啡色,都有上千年歷史。建造碉樓大都與戰事有關,因為它具有易守難攻的特點,敵人難以侵犯。按照使用功能可細分為戰碉、家碉和藏碉3大類,基本上這些碉樓和藏寨結為一體,彼此相互依存,榮辱與共。只是讓人想不透,古人使用什麼工具,有辦法把碉樓疊得如此高聳,能千年不墜。

 

 

 

 

    1個鐘頭後,來到中路鄉,從這裡可以遙望墨爾多神山。中路和梭坡實為一體兩面,分別在同一座山的兩邊,碉樓造型不分彼此,因為時間不早,我們沒有過去參觀,僅在中路古遺址藏寨古碉群碑坊前拍照留念,象徵到此一遊。一進縣城,就要求司傅放我們在縣政府門口下車,除了用餐,還一路欣賞丹巴夜景,天色逐漸昏暗下來,行人散步區華燈初上,有賣天津大麻花的,有幾個小女生玩跨繩遊戲,最後我們才不捨的走回住宿的賓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u38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